A03884 【識】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字號

A03884

正字

【識】言-12-19

音讀

(一)ㄕˋ (二)ㄓˋ

釋義

(一)ㄕˋ
見解、見聞。如:「見識」、「遠識」、「才識」、「
  膽識」。
 事物的道理。如:「知識」、「常識」。
 思想、內在思維。如:「意識」。南史.卷四.齊武帝
  本紀:「我識滅後,身上著夏衣、畫天衣。」
 知己、朋友。梁書.卷九.王茂傳:「茂年數歲,為大
  父深所異,常謂親識曰:『此吾家之千里駒。』」唐.
  劉禹錫.元日感懷詩:「異鄉無舊識,車馬到門稀。」

知道、了解。如:「素不相識」、「有眼不識泰山」。唐
 .白居易.琵琶行:「同是天涯淪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識
 。」

剛才。通「適」。左傳.成公十六年:「識見不谷而趨,
 無乃傷乎?」

(二)ㄓˋ
記憶、記住。通「志」。論語.述而:「默而識之。」文
 選.宋玉.神女賦:「寐而夢之.寤不自識。」

標記、記號。通「幟」。漢書.卷九十九.王莽傳下:「
 訖無文號旌旗表識,咸怪異之。」

」之異體。




𣤔 𣤊  𣤋  𣤘  𣤢   𢿿  𢨛 𣤴 𣤩  𣤭 𦆃  𣤬 𧭪 𣤷 𣤺 𣤵 𣤱 𥽁   𣤁  㱎 𣤿 𣥂 𣥗 𣥃 𣥊 𣥢 𣥇 𣥋 𣥙  𣥣 𣥨 𣥳  𣥻 𣥼 𣥹 𣥾 𨆰 𣦉 𣦇  𣦯 𣦷 𣧔 𣦻 𣦼 𣧅 𣧄 𣧊 𣧏 𣧐 𣧰  𣧖  𣧻 𦚛  𣧋   𣧉 𣧣 𣧤  𣧡 𣧵 𣧦  𤿇 𦤚 𣧝 𣧞 𣧥 𣧲 𣧸  𣧹 𣧿 𣧱 𣧷  𣧽 𣨀  𣨉  𣨊